微信扫码,分享转发

本报海口1月16日讯(记者张中宝实习生文诗亮)本报1月12日A6版《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运营》一文报道了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投入运营的情况。尽管许多海口市民都认同和支持绿色骑行低碳生活,但是今天记者从该项目运营服务中心获悉,该项目启动6天,累计借出车辆94次。
尽管自行车健康出行运动方便、环保,但记者了解到,自从项目启动以来,所设的电力村站、爱华汽车广场站、牡丹路站、紫荆花园站四个服务点投入的60辆车,累计仅借出94次。
“公共自行车服务确实挺好,但目前只有4个服务点实在太少了,覆盖程度不高,不能实现异地借车还车,如果能在小区、公园等人口稠密地区多设置一些服务网点,也许更加便民。”海口市民蒙胜杰如是说。
在海南大学读大二的王倩囡、靳育倩是一对好朋友,平时就很喜欢一起去万绿园租自行车游玩。当知道海口已经实施公共自行车项目时,两个女孩子便兴冲冲地去办卡。当得知办卡需缴纳200元押金并充值100元时,她们觉得押金及租费有些贵了。王倩囡说:“现在买辆自行车也差不多是这个价钱。”
对于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启动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运营单位海南洋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很无奈,他说,海口公共自行车项目需要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大力支持,同时,公共自行车项目目前仅仅是试点,布点将听取广大市民建议。
编辑:朱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