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和推动海南省志愿服务事业的调研报告
(调研组:许振凌 李树荣 骆行锋)
为切实做好我省志愿服务的立法工作,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志愿者创造更为广阔的服务平台,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全面的权益保障。2008年5月,共青团海南省委、海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专题调研组,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先后深入到各类志愿者协会(或团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公众(普通人群)中间,就我省志愿服务情况及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志愿服务基本情况
1993年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5年海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引领下,海南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我省各级团组织和各类志愿者组织带领下,积极投身环境保护、支医支教、社区发展、扶贫济困、助老助残、大型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志愿者行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与日俱增,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广泛赞誉。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省志愿服务行动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立足于服务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着力在推广理念、拓展内容、开发项目、探索机制、深化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初步开成了“党政支持、共青团组织承办、项目化管理、社会化动作”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广泛传播了志愿服务理念,为构建和谐海南、促进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省各地本着“一手抓活动开展,一手抓组织队伍建设”的原则,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不断壮大我省志愿服务队伍。截至目前,我省成立各直属志愿者协会(团体会员)23个,有志愿者服务站400多个,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4000多支,有50多万团员青年参加过一次以上有组织的志愿服务,有300多万志愿者参加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全省注册志愿者达到15万多人,基本上打造了一支稳定的可以提供各种技能服务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建立的志愿者网络体系逐步健全。法律志愿者、禁毒志愿者、消防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医疗卫生志愿者、预防艾滋病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保护海洋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等专业、有特色的志愿者队伍蓬勃活跃在海南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为我省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志愿服务领域逐步拓展。近年来,各志愿者组织本着“社会需要、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原则和社会化、项目化运作模式,大力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服务领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了“一助一”长期结对志愿者服务活动。10年来,共有近百万青年志愿者为老干部、军烈属、孤寡老人、失足青少年、残疾人、进城务工青年等10万多户服务对象提供医疗、培训、法律、助学等“一助一”志愿服务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稳步实施了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10多年来,以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20多万名青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基层开展 “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占全省大中专院校学生的90%以上,活动遍布全省各市县和全国25个省、市、区。强力推进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西部计划。1003名大学毕业生先后在我省中西部12个少数民族和贫困市县的88个乡镇222个服务单位开展为期1-2年的支教、支医、支农等志愿服务,成为共青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围绕省委省政府“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海南”的战略,团省委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共青号”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青春共筑海防林等生态实践活动。2004年至今,志愿者在我省农村举办各种环保宣传、生态实践、技术讲座活动130多场次,参加植绿护绿、种花种草、环境整治、生态监护等志愿服务达4万多人次,投工投劳就达10万以上工时,有力地在全社会传播了环境保护理念。扎实开展了各类大型节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大赛、首届中国青年欢乐节、海南岛欢乐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海交会等各类国际、国内和省内大型节会活动提供宣传、礼仪、翻译、后勤保障等志愿服务,得到社会广泛好评。积极承担了急难险重工作的志愿服务。在2000年海南特大洪灾、2003年抗击非典、2005年“达维”台风、2008年四川汶川震灾等突发事件中,全省数十万志愿者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为抗灾抢险、战胜非典、支援灾区、重建美好家园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3.机制建设不断完善。始终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完善全省“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的志愿者工作机制。完善了社会化招募机制。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出台了《海南省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推行志愿者注册登记的力度,发动、协调、指导团省委各直属团委认真做好志愿者的报名注册工作,鼓励青年和社会公众长期投身志愿服务。完善了社会化运作机制。通过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对志愿服务典型集体和个人以及特色活动的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10多年来全省共有150多名青年志愿者和50多个志愿服务集体受到团中央及共青团海南省委的表彰。完善了保障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志愿者培训、管理、项目、考核、表彰、奖励等多个环节的保障机制,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切实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
4.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出台《海南省志愿者工作手册》,指导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扎实推进志愿者工作。在全省巡回播放中国首部志愿者影片《因为有爱》,创作拍摄我省志愿者形象歌曲MV《分享》、抗震救灾志愿者形象歌曲MV《手心手背》,加强志愿文化建设。各大企业重视志愿者工作,海南航空、海南电网、海南移动、海南联通、安利海南公司、完美公司等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把志愿服务活动当作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宽广的胸怀主动接纳民间志愿者组织,整合民间志愿者资源,与民间志愿者组织合作,通过民间志愿者执着深入朴实的行动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树立志愿者形象。海南志愿海南爱心社、反扒志愿者大队、大学生反哺志愿者服务队、海南吾老社等民间志愿者组织,坚持开展“捐一本书,建爱心图书室”、“爱她,就去陪她”、“美化我们的家园”等活动,用默默无闻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传统美德和高尚情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全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弘扬,志愿者已成为公益的代名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提升自我的一种必然途径,成为青少年的一种时尚和追求。
实践证明,志愿服务行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成为共青团组织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动员组织青年的有效手段,成为树立当代海南良好形象、促进各国青年之间友好交流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推动海南又好又快发展中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志愿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结合本次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和方方面面征求的意见,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我省志愿服务事业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解决。
1.志愿服务受到了法律方面诸多问题的困扰。志愿服务的法律地位问题、志愿服务的原则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及志愿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志愿者的权利及义务问题等等,这一系列涉及法律问题的疑惑在目前的法律条文中难以找到确切的依据,必须通过地方制定的法律条文加以明确和规定。
当前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立法比较支持(见表2)。就“《海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是否能够规范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这一问题,我们对161个各类志愿者协会(或团组织)进行问卷调查,92%的单位选择“是”,4.3%的单位选择“否”。
表1 543名青年志愿者、561名社会公众认为目前
开展志愿者活动面临的主要困难
|
青年志愿者 |
社会公众 |
社会各界对志愿者活动不够了解 |
61% |
67% |
政府重视不够 |
46.4% |
51% |
志愿者组织缺乏有效的对策 |
39% |
35.4% |
资金不足 |
26% |
29% |
各地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太少 |
31% |
26% |
愿意参加志愿者服务的人太少 |
31% |
19% |
对国内外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成功经验介绍不够 |
20% |
19% |
没有对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青年进行表彰 |
22.4% |
18% |
说不清 |
2% |
6.4% |
其他 |
1% |
1.2% |
表2 您认为海南目前是否有必要制定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
|
有必要 |
没有必要 |
说不清楚 |
青年志愿者 |
76.2% |
12.3% |
11% |
社会公众 |
65.2% |
13% |
13% |
对于一些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条文,青年志愿者认为有待推敲商榷。543名青年志愿者接受我们的问卷调查,对于“如果法律规定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活动时有事故或重大过失对服务对象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由志愿者承担责任”这一问题,有16%的人认为“很合理”;19%认为“虽不合理,但也无更好的解决方法”;19%认为“不合理,对志愿者不公平”;39%认为“基本合理,但是会损害志愿者积极性”。
543名青年志愿者在问卷调查中,对我省志愿服务立法的内容踊跃提出意见(见表3、表4)。
表3 您认为海南志愿服务立法的必要内容是什么?
|